1953年春天,我出生在松花江畔一个农民家庭,儿时到少年,没离开家乡半步,就在那一亩三分地度过。
1970年末,初中就要那毕业了,自己的理想就是参军,当自己为不够参军条件而难过时,学校宣布了部分同学可以升学的通知,经老师和同学们的推荐,很快确定了升学人员名单,我也在其中,当时没有志愿,也不知道哪些学校招生,我期盼的入学通知书是农历大年三十收到的,我被录取到长春光机学院,那个年代,大批知识青年从城市到农村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而我这个农村的孩子从农村走到城市,当时真是兴奋极了。
1971年2月19日,这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,我离开了家乡,来到大城市—长春,我没坐过汽车,没看见过火车,城市的高楼大厦,在我想象中应该是圆的,象塔一样,当我走出火车站,看到站前大楼,啊!原来楼是方的。到学院后,看到什么都感觉新奇,厕所在屋里,一拧水龙头,水就来了,真是开了眼界。
1972年10月,近两年的学习结束了,我被分配到实习工厂,工种是铣工,1975年4月我被学院党委任命为工厂副厂长,主管生产,一干就是二十年,在这期间,我得到了锻炼,在老同志、老师傅们的帮助下,渐渐成熟起来,担任副厂长期间,组织完成了科研项目及产品的研制,加工、调试任务,主要项目有“741”弹道摄影仪,炮击模拟器,子弹外观检查仪,激光球面干涉仪,全息处理工作台准直钟,激光治疗机导光臂等多项科研项目和产品,为工厂建设,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。
1994年调到后勤工作,任总务处处长,当时正是学院经济困难时期,设备老化供电供水供暖基本处于瘫痪状态,我从改造设备和人员技术培训入手,组织锅炉房供水系统改造工程,锅炉鼓引风系统改造工程,气炉改水炉改造工程,变电室供电网络改造工程,全院下水、雨水系统改造工程,和工人一起钻过地沟,扒过电线杆,顶着高温抢修过锅炉,在后勤工作了五年里,有四年大年三十到初六是和工人在锅炉房度过的。在后勤的五年,虽然工作很辛苦,但我无怨无悔,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院领导的表彰。
1998年我到工会工作,人们都说“工会工会吃饱就睡”而我恰恰是这十几年工会工作最有成就感,把加强民主管理、推进民主建设、维护职工利益当做第一要务来抓,把关心职工、为职工服务当做重要工作来做,使工会真正起到党委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,充分发挥了职工代表大会和各级教代会作用,几年来由于工会工作成绩突出,被吉林省总工会、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,我也先后获得长春市“五一”劳动奖章,吉林省“五一”劳动奖章,全国科教文卫工会优秀工作者,全国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称号。四十年过去了,还能做点什么呢------?